校内各单位:
现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5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项申报公告》转发给你们,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公告及管理办法
1. 2025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项申报公告
链接网址:http://www.scskl.cn/#/detail/2c9680829269ce9801943a303e6d019b
2.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链接网址:http://www.scskl.cn/#/detail/2c96808289668616018968b144b00011
二、项目数量与资助强度
本批次重大专项拟立项60项。评审过程中坚持质量优先、宁缺毋滥。其中,重大项目10项、资助强度20万元;重点项目20项、资助强度10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30项、资助强度5万元。重大项目研究周期为2—3年,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周期为1—2年。
三、申报者要求
1. 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限1人)须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不对申报者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等作限制;青年项目申报者男性须在35岁及以下外、女性须在40岁及以下,其他项目均不对申报者年龄作限制。
2. 申报者只能申报1个项目,且不能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批次其他课题。本批次申报中,子课题负责人只能参与1个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2个项目(系统无法自检超项,请申请者在搭建项目组成员前一定咨询成员在本批次项目中的参与和申报情况)。
3. 在研的省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省社科规划各类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首席专家申报。
4. 不得以已结项或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软科学项目的相近题目申报。
5. 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并承诺在原论文(出站报告)基础上进行实质性修改,预期成果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重复比例不得超过60%。
6. 学校兼职人员申报本批次重大专项的,须有正式聘用关系。
四、选题指南
《2024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项选题指南》(以下简称“选题指南”)共设立35个方向性选题。申请人可直接按照选题条目申报,也可选择其中1个选题,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从不同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进一步聚焦选题内容设计具体题目进行申报,但不得改变研究内容,自选课题不予受理。课题设计论证字数不超过2万字
五、课题申报
(一)申报方式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项项目使用网上申报方式。申报人登录四川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管理系统(http://221.236.28.126/indexAction!to_index.action)进行申报。申报流程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申报公告。其中:
(1)线上申报务必要以项目管理系统下载的《专项申请书》为准(注意通知附件的《申请书》与系统下载的区别),请在申报公告系统开通后(2025年2月6日9时)下载填报完善。
(2)本次申报不需填报和上传活页;
(3)申请书上传后如需修改,请直接修改后在截止日期前点击“重传申请书”上传。
(4)项目《申请书》在初级审核单位下拉列表中请务必选择“内江师范学院”,否则,科技处无法通过申报系统中的学校账号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
(5)注意查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告附件的“申报流程”。
注:申报人忘记账号或密码的,通过系统不能密码找回的,请本人拨打技术支持电话:4008001636,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核对正确后由技术方提供账号密码给申报人。
(二)课题申报时限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申报于2025年2月6日9时至2月16日17时开放(申报截止后系统自动关闭,不接受任何申报及修改)。因学校需形式审查,请申请者在2025年2月14日前提交申报系统。
(三)纸质材料报送
请申请者在2025年2月18日下午15:30前,将系统审查合格、从系统下载打印后的纸质申请书一式5份(签名、项目编号填写完整(项目编号用签字笔手动填写),不需报送活页),申请书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报送至科技处行知楼B305房间。
六、其他事项
1. 申报书中“项目责任单位承诺”根据项目内容和依托的研究机构等自行填写。
2.“责任单位审核意见”栏,根据研究,结合以下内容,计算机填写后上传系统:
申报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并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学校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同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要求对课题的开题、中检、结项以及经费使用等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未尽事宜,请查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项目申报公告和项目指南。
联系人:郑文兵;联系电话:2343373,19882141655
科技处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