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现将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予以公布。
今年《成果文库》共申报453项,涵盖26个学科,包括首次纳入评选范围的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经过初评、复评和公示,共有70项成果入选。这些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了较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学风严谨、文风朴实,反映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领先水平。入选成果在分布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覆盖学科广泛,23个学科有成果入选;二是入选成果地区分布与其研究力量大致相符,社科研究力量较强的省份和部门入选较多;三是入选成果主要集中于重点科研单位和重点高校,居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入选数量较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0年设立,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精神,推进学术创新,引导学风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2010年推出的62部作品,在社科界、出版界产生了良好反响。特别是在今年5月召开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会上,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为入选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进行隆重表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社科工作者。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成果必须已经完成并尚未公开出版,可以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以外的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组织出版。
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
|
序号
| 学科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工作单位
|
1
| 马列•科社
| 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
| 李爱华
| 山东师范大学
|
2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 黄传新
|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
3
| 党史•党建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
| 田子渝
| 湖北大学
|
4
| 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
| 何友良
|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
5
| 哲学
|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
| 聂锦芳
| 北京大学
|
6
| 实践e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 王南湜
| 南开大学
|
7
| 实践哲学:传统与超越
| 丁立群
| 黑龙江大学
|
8
|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
| 宋希仁
| 中国人民大学
|
9
| 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 朱汉民
| 湖南大学
|
10
| 正蒙合校集释
| 林乐昌
| 陕西师范大学
|
11
| 《存在与时间》释义
| 张汝伦
| 复旦大学
|
12
| 自由摹状词理论研究
| 冯 艳
| 首都师范大学
|
13
| 经济理论
| 马克思经济学数学模型研究
| 吴易风
| 中国人民大学
|
14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
| 武 力
|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
15
| 中国通货膨胀的新特点、新机制、新政策与计量测算研究
| 刘元春
| 中国人民大学
|
16
| 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相对比例变化及其经济影响
| 黄桂田
| 北京大学
|
17
| 应用经济
|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
| 刘迎秋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
18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研究
| 杨蕙馨
| 山东大学
|
19
|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
| 郭庆旺
| 中国人民大学
|
20
|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 高培勇
|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
21
| 政治学
| 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研究
| 周 平
| 云南大学
|
22
| 社会学
|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变迁研究
| 刘少杰
| 中国人民大学
|
23
| 法学
| 法律与历史:以历史法学派与德国民法典为中心
| 谢鸿飞
|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
24
| 知识经济与法律制度创新——理论建构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 张文显
| 吉林大学
|
25
|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
| 吴汉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6
| 债权:借鉴与发展
| 崔建远
| 清华大学
|
27
| 衡平税法研究
| 张 怡
| 西南政法大学
|
28
|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
| 韩大元
| 中国人民大学
|
29
| 国际问题研究
|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 牛 军
| 北京大学
|
30
| 欧洲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陈淑梅
| 东南大学
|
31
| 中国历史
| 清代学术源流研究
| 陈祖武
|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
32
| 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
| 晁福林
| 北京师范大学
|
33
| 《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 孙继民
| 河北省社科院
|
34
| 四库全书馆研究
| 张 升
| 北京师范大学
|
35
|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
| 蔡东洲
| 西华师范大学
|
36
| 中间商与中国近代交易制度的变迁——近代行栈与行栈制度研究
| 庄维民
| 山东省社科院
|
37
| 近代中国民间武器问题研究
| 邱 捷
| 中山大学
|
38
| 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
| 翁有为
| 河南大学
|
39
| 世界历史
| 苏联知识分子的群体转型研究(1917-1936)
| 张建华
| 北京师范大学
|
40
|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
| 刘 城
| 首都师范大学
|
41
| 考古学
|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
| 郭 物
|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
42
| 民族问题研究
| 20世纪的中国民族问题
| 王希恩
|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43
| 青藏高原碉楼研究
| 石 硕
| 四川大学
|
44
| 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及其问题研究
| 闫丽娟
| 兰州大学
|
45
| “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
| 陈秉公
| 吉林大学
|
46
| 宗教学
| 中国三阶教史——一个佛教史上湮灭的教派
| 张 总
|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47
| 东巴教通论
| 杨福泉
| 云南省社科院
|
48
| 印度教概论
| 邱永辉
|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49
| 中国文学
|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 刘跃进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
50
| 盛唐诗坛研究
| 袁行霈
| 北京大学
|
51
| 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
| 陶文鹏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
52
| 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
| 王英志
| 苏州大学
|
53
|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论稿
| 董乃斌
| 上海大学
|
54
| 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
| 俞为民
| 南京大学
|
55
| 孙犁十四章
| 滕 云
| 天津日报社
|
56
| 儒、释、道的生态观与艺术观
| 陈 炎
| 山东大学
|
57
| 外国文学
| 美国战争小说史论
| 李公昭
| 杭州师范大学
|
58
| 日本古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
| 马 骏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9
| 语言学
| 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
| 方一新
| 浙江大学
|
60
| 蒋藏本《唐韵》研究
| 徐朝东
| 南京师范大学
|
61
| 宋代四川语音研究
| 刘晓南
| 复旦大学
|
62
| 缅甸语汉语比较研究
| 汪大年
| 北京大学
|
63
| 图情·文献学
|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
| 朱庆华
| 南京大学
|
64
| 海源阁藏书研究
| 丁延峰
| 聊城大学
|
65
| 统计学
|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统计研究
| 史代敏
| 西南财经大学
|
66
| 体育学
| 竞技教育学新论
| 宋继新
| 吉林体育学院
|
67
| 管理学
|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
| 俞孔坚
| 北京大学
|
68
| 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
| 童 星
| 南京大学
|
69
| 教育学
| 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研究
| 王 雁
| 北京师范大学
|
70
| 艺术学
| 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研究
| 费 泳
| 南京艺术学院
|